1、励志小故事读后感 篇1 《小故事大道理》是一本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丛书,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它能让孩子们从一个小故事中,懂得一个又一个大道理。不信的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一家日资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最后只剩下了五个人。公司通知这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通过之后,才能决定。
2、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大爱无言》这一章了。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书中,14岁的马鹏飞同学因父母离异先后遗弃了他,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小鹏飞5岁时,奶奶也因病失明,从此马鹏飞就得撑起这个家。
3、《国学经典》读后感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4、《国学经典诵读》_ 读后感 _800字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
1、---湖北荆襄九郡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国创业故事 座落于石首市高陵镇杨溥大道上的湖北荆襄九郡米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8万㎡,现有职工40人。
2、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3:孙敬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3、匡持王法扬清气,整肃人纲洗味尘。15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散播在心灵的土壤了,静等它开花结果,最后成为参天大树,硕果累累。在筑梦前行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披荆斩棘励志前行。当然生活中使人疲惫的不是路程有多远,而是心中的郁闷,所以要有: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一旦有了晋升的机会,老板第一个就会想到你。任何事,任何目标,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达至成功彼岸的。感悟:伟大的事业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积累而成,小事情干不好,大事情也不会干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做大事,把一件小事做好,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这也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名后,对新闻记者表达过成功的原因。他说:“我事无大小,都认真做,我12岁纺过纱,后来当了邮差,我尽量把小事做好,下次便有人把大事交托给我。” 千里之堤,垒于无数土合。大凡在小事上让人放心的人,在大事上也必将靠得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作是失败。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学生励志金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中国古代名言中的一句,出自《荀子·劝学》。在求学和人生追求中,也告诉了我们:任何大的成就或者发展都是从微小的事物和认真积累开始的,只有不断地脚踏实地才能够朝着远大的方向不断前进。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岁时,他创作了《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他坚定的道德信念。于谦为官数十载,始终视荣华如浮云,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邓稼先: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深造,1950年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仅用9天时间,他就决定放弃海外优厚待遇,返回祖国。归国后,邓稼先致力于中国原子核理论研究,并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元勋”。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物故事具体如下:邓稼先 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沙勒克江·依明、沙拉依丁·沙勒克江父子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在自家小院里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个小院,每逢升旗都挤满了老人孩子,他们自发聚在一起,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王继才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
有关爱国的故事30个 有关爱国的故事(一): 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所诱,回国后进取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1、爱国故事一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2、刘胡兰 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中共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3、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4、开国将领中,有10位独臂将军备受瞩目,毛泽东曾称“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晏福生就是其中一位。晏福生原名晏国金,湖南株洲县仙井乡人,1904年2月28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拳师世家,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
5、董存瑞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