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博士导师有哪些

时间:2024-10-3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有哪些博士生导师?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汇集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名师,他们的风采熠熠生辉。以下是几位博士生导师的简要介绍:李玉教授, 1944年出生,真菌及植物病理学领域的权威,拥有农学博士头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植物病理学学科的领军人物,曾担任《菌物研究》主编和《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

图力古尔 男,1962年1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蒙古族,农学博士,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副会长,长春市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委员、农业与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菌物研究》编委。

学院拥有14位教授和30位副教授,其中包括7位博士生导师和28位硕士生导师。学术界精英云集,如俄罗斯农业科学院院士1人、蒙古国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5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6人。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导师:高洁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导师:李长田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导师:刘霞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导师:张连学 张友民,男,1963年出生,教授,林省植物学会副秘书长,省优秀课程《植物学》课程负责人,民盟吉林农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王丕武,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果厚教授有哪些主要的科研成果和荣誉?

1、科研方面,刘果厚教授专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被恢复研究,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资源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生物医学女神,29岁毅然回国,成为北大最年轻博士生导师!

在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求学期间,刘颖为自己定下了目标: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建立自己的课题组,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生命问题。后来,她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渐转向科学探索。

她现在过得很好,嫁人之后,他们生活的非常好,家庭过得非常和谐,非常美满,很令人羡慕。

让人欣喜的是,在2006年8月,她毅然选择回国,受聘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并同时攻读微生物学博士。在2010年,她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如今的她已经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多年来成绩斐然,并获得许多的荣誉称号。

美女博士的回国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人才的争夺,自古至今都是激烈又无情的,史蛟也成为了美国的争夺对象,一如上世纪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早在史蛟发表有关经济的论文初露头角时,她就已经成为美国金融、经济圈的关注对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年生于广东南海县。詹天佑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曾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于同年回国。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01日),福建福州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最高荣誉会员。为报效中国,谢绝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