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偏好: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更加趋向于稳定。调研显示,期望进入国企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年上升,从2020年的36%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7%。这表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毕业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2、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可以掌握当前就业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对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这有助于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变化,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调整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地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3、就业偏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如央/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调研结果显示,2024届毕业生最想去的是央/国企,占比为404%,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比55%。
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调研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涵盖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等多个维度,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参考。【核心发现】【报告正文】(一)就业去向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1、“心理健康”这个词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项心理调查报告显示,1/6以上的中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职业。很多人认为心理学专业是专门面向理科生的,但其实,很多师范类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文理兼收的。
2、可以来这里了解了解 目前中国的动漫游戏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动漫游戏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极高。而每年毕业的动漫游戏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动漫游戏人才缺口高达百万,创意型和技术型的动漫游戏人才月薪上万依旧难觅。
3、【 #实习报告# 导语】社会实践报告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以下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4、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我国高校人才在质量匹配方面主要表现在离职率奇高,上岗适应期长,基本技能水平不足,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等。
5、实际上,本科大家只要想找工作,都能找到。就是很难找到自己心怡和向往的工作,所以大家要考研究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1、教育与市场脱节:高校专业设置更新滞后,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大学生就业观念: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实际就业心态。 企业招聘标准:部分企业对工作经验和性别等方面存在歧视,且忽视人才培养。 社会保障体系:未就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障缺失,加剧了就业难问题。
2、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但就业市场需求增长不快,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多数大学生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导致在选择单位和职业过程中存在困难。
3、根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1年,16-20岁、21-30岁的农民工分别占农民工总量的6%、16%。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失业率相对较低,2022年7月,外来农业户籍人口(主要为农民工)的调查失业率为1%。
利用地方人才网站进行求职。学生可在本地区人才网站上寻找各类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这些网站通常合作的企业较为正规,可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利用学校就业中心资源。学校就业中心会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援助,若学生尚未找到合适工作,中心会协助提供就业机会。然而,这些工作可能不完全符合学生的期望。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佳渠道介绍如下:国家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以及供需信息交流活动等。毕业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了解较多需求信息。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求职需求的信息: 校园招聘会:大学生应积极参与校园内的招聘会或宣讲会。这些活动提供了与公司HR或业务代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文化和口碑,同时也可以询问招聘流程、面试准备等事宜。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也是大学生求职的重要渠道。许多企业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企业的官方账号来获取职位信息。此外,社交媒体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人脉网络,通过他人的推荐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